-买球的app排行榜

公益心理热线010-51296476
广告
带着枷锁的双人舞:关系中的施受虐

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8-02


“我有过两段恋情,前一段男友很爱我,对我也很好,还整天担心我与其他异性交往而离开他。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他越来越没感觉,后来甚至还有点厌恶他,最后就分开了”一个漂亮的中年女人在缓缓道来。

“第二段恋情也是我现在的老公,他人很强势,虽然刚开始恋爱的些时候他让我很不舒服,但我觉得他很有个性和原则,很man很有力量,能给我安全感。

在我们的交往中,他总是挑剔我的各种不是,一开始我还挺高兴的,以为他是为我好,提出我的不足让我作出改变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那期间他对我很好,我也觉得自己越来越自信”

女人叹了下气继续说到:“但婚后时间长了,我发现不管我怎么做,他总是对我不满意,总是能挑出我的缺陷与不足来。

如果我不按他的想法作出调整和改变,他就对我很冷淡,不理不采,甚至觉得我根本不爱他,冷战并拒绝与我有任何肢体上的接触,还威胁要跟我离婚。

我也经常反省自己是不是那里做的不够好?

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完整和谐,我不断地努力和付出,对他也总是小心翼翼的,害怕那里不小心得罪了他。

几年下来,面对他源源不断的要求,不管我怎么努力似乎都没法让他满意,他到底想要我怎么做?


我感到越来越迷茫无力,这么失败的婚姻让我觉得自己特别糟糕,特别辛苦累,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心里太难受痛苦了... ...”女人终于忍不住掩脸放声哭了起来。

如果在一份关系中,对方总是反复让你体验到各种心理上的难受与不舒服甚至是痛苦,也许你们掉入了精神层面的施受虐模式。


1.受虐:以受苦的形式来惩罚自己缓解内在的冲突

施虐者的杀手锏是只要你不满足我,不顺我心如我意,我就挑剔你,用力推开你,无视你甚至离开你,让你难受不好过来威胁、惩罚你。

而受虐者长期的回应则是习惯性的容忍、抱持、理解施虐者,企图通过低头认错或各种献殷勤的行为来讨好施虐者,结果往往只会事以愿违。

反过来让受虐者感到更深的无力、无用,觉得都是自己不够好,不够爱对方才没能打动对方让他回心转意。


于是继续加倍的付出和承受施虐者的施虐行为,以为这样才会让施虐者感受到自己对他深情专一的爱,一厢情愿的认为只要我不断努力地付出,想办法满足你让你开心,总有一天你会知道我是多么好的一个人,这样你就舍不得离开我了,而且一个人面对未知的将来是孤独的、无力的、可怕的,即使有个糟糕的人在身边也好过没有人。

受虐者的另一个恐惧是:你的离开和抛弃证明了我之前的选择都是错误的,我这个人都是无价值的,我无法面对这样的失败人生。

所以不管你怎么虐我,我都不会离开你,只有通过挽留你才能反转这种失败的局面,不用被迫去面对分离、被抛弃的无价值感。

同时,将自己置身于这种强烈的受虐受苦的关系互动中,可以体验到高浓度的情感,即使这些情感是痛苦,而痛苦的感觉具有强烈的刺激,可以激活受虐者自身的活力与存在感。


我的小姨就是这样一个“公认的苦情人”。

小姨和小姨父的婚姻当年就是不被看好的,一个不爱说话内向的女人,和一个极其爱面子张扬的男人。

小姨话少但性子非常的倔。姥姥姥爷不准他们结婚,小姨就写信说:“我就是结了再离,这个婚我也要结。”

后来小姨和小姨夫奉子成婚,来自农村的小姨父也是看上了姥爷在公安局工作,姥姥是教师这样的书香门第。

婚后小姨就做了全职家庭主妇,可好景不长,没一两年,随着生意的失败,小姨父一蹶不振,开始频频出轨,甚至把出轨对象带到家里来。

小姨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女人,姥爷在公安局办案、姥姥教书,从小家里自然是严厉的氛围。小姨更是形成了压抑、寡言的个性。


即便看到丈夫出轨,她能做的就是哭。

小姨父做生意欠了钱,小姨帮忙还。

小姨父不管女儿读书,小姨找了亲戚帮忙让女儿继续读书。

小姨父跟着出轨对象跑了,小姨在家等他回来。

认识的人都说小姨这么好,小姨父太不是个东西了。而小姨活脱脱成了“祥林嫂”,跟亲戚抱怨着丈夫的错处和上天的不公。

“我就想不明白,我都这样对他了,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对我。”

“凭什么要离婚?我连一套房都分不到,太对不起我这么多年了。”

这两句是小姨最爱说的。

十几年了,小姨父仍然是那个没有责任心的男人,出轨、欠债依旧如故。而小姨被敖干了身体,精疲力尽。他们还是没有离婚。

小姨这辈子没有工作,没有自己的生活,让她放弃这段婚姻就像是在否定她的青春和她的生命。

这太痛,也太难了。


受虐者的内在有一种我不够好的罪疚感和低价值感。

在潜意识中有一部分不允许自己过的太快乐,只有不断地通过受苦作代价来惩罚自己,麻醉或缓解内在的强烈冲突和内疚。

压抑的攻击性则通过自己的悲情与苦逼的受害者身份间接地表达了对外部世界的不满和敌意。

心甘情愿的受苦在精神层面可以理直气壮、光明正大的把自己置身于道德的高位上数落对方的种种不是来彰显自己的优越感,同时又扮演着一个拯救者,一个英雄,在让对方满意的拯救行为中获得对自己价值感的确认。


施虐:外在的强势只是掩饰内在的虚弱与不安

施虐者通过对受虐者的强烈施虐,如果受虐者对他始终不离不弃,他就验证了不管我如何糟糕,如何对待你,你都依然爱我如初恋,永远不会离开我。

只有这样无数次的确定验证,他才敢相信自己是好的,值是被爱的,永远不会被人抛弃的。

同时,受虐者呈现的卑微低姿态和内疚无能的低价值感又触碰了施虐者内在的虚弱与低自尊。


每一个施虐者在过去或许都有受虐经历,向攻击者认同后才成为现在的施虐者,而受虐者的弱者姿态彻底激活了施虐者潜意识中的痛苦无助与恐惧不安,这是他厌恶自己的那部分。

于是受虐者的讨好与顺从只会让施虐者更加的鄙视甚至厌恶,这不但无法修复两人的关系,有时反而还会拉远了彼此的距离。

施虐者内心真正期望的是一个有力量的强者出现。

只有另一个比他更强大的施虐者才能保护、拯救他,他需要一个强大的靠山来弥补他内在的虚弱无力感。

而受虐者软弱无能的讨好角色不但让他觉得受辱,而且彻底粉碎了他内在强大完美的理想化对象,让他看不到任何生活的希望与出路。

他只有通过不断地释放对外部世界的不满与敌意,通过攻击受虐者来增加自己内在的力量与强大以避免自身的破碎,维持内在虚弱的自尊。


施虐与受虐是双方合谋的结果

最近接待一个被家暴的女访客,一来就跟我可怜地诉说她如何多次被脾气暴躁又失业在家的老公拳打脚踢。

现在自己带着孩子回娘家生活,前几次挨打时也想过跟老公离婚,但老公死活不同意,还威胁她敢再提离婚就弄死她和孩子。

这次回娘家也是满着老公说带孩子外出自己偷跑出来的,衣服什么都没有带,现在正苦恼着不知要如何才能摆脱老公的纠缠。

刚开始听到这样的诉说,我的反应和大部份人一样,也是对这样的男人义愤填膺。

可正当我准备好好与督导师讨论,如何更好的帮助这位来访者的时候,她却在下次约好的时间前来电话说不用咨询了。


原因是她老公来了好多电话向她认错,还买了好多礼物亲自来接她和孩子回家。

而她认为老公还是特别需要和爱她与孩子的,自己一个人也没办法又工作又带孩子,看在这个份上她愿意原谅老公,给彼此多些机会。


所有的施受虐都是双方合谋的结果。

通过施受虐行为,双方都掩盖了各自的自卑、虚弱与无力。

满足了自己内在渴望被外界认可肯定和有价值的自恋需要,缓解了彼此的孤独和分离的焦。


施虐者是通过施虐的主动和强势获得,而受虐者则通过受虐的讨好获得。

这是一个彼此控制,彼此需要和满足的自发性过程。

施受虐是关系中的一种搏奕,一种权利斗争。

通过不断试探彼此的边界,探索各自的极限承受程度,就像在跳一出双人舞。

你进我退,你退我进,不管谁进谁退都不会分离,两人始终炽热地拥抱在一块,仿佛他们手上都戴上了枷锁,彼此相互吸引,永不分离,于是双方成功地合谋演绎了一场悲情的、带着枷锁的双人舞。


施受虐是同一回事

施虐者和受虐者的角色往往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当施虐者遇到一个比他更强势更有力量的人,他就会信任欣赏对方, 变得顺从和依赖,从施虐者的角色转换到受虐者的角色上。

而当受虐者在面对一个比他更弱小的人,他会不经意的看不起和疏远对方,然后无意识的去施虐让对方感到难受不舒服,实现从受虐者到施虐者角色的反转,施受虐的位置转换会随着情景和关系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一个初一的男生,被他妈妈送到我这里。

说他在学校多次被老师投诉说他与同学经常容易发生冲突,喜欢动用武力还勒索同学钱财。

最近这次是和几个男生一起群殴班里一个瘦小学习差的男生,原因是对方没有钱给他们。

谈话中,这个男生表现得羞涩,一点都看不出他有暴力的倾向。

几次接确之后,慢慢地他开始说到他的家庭,他是家里的独子,他父亲性格急躁,控制欲很强。

从小到大只要他做了一点逆他意或顶嘴的时候,父亲就会发疯似的扑过来给他照头照脸的几把掌,然后还会用脚踢他几下。

母亲这个时候怎么拦也拦不住,过后只会抱着他痛哭。


每一个受虐者内在都有施虐的欲望,而每一个施虐者内在都有受虐的倾向。

本质上都是为了寻求安全感和维护自尊,防御关系中的抛弃与分离。

施受虐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形式不同,性质相同。


如何才能跳出这个痛苦的模式?

施受虐是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模式,每段亲密关系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施受虐行为。

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相爱”,适当的施受虐能增加我们亲密关系中的乐趣和亲密感。

而严重的、长期的施受虐行为才是病态的、破坏关系的。

要跳出这个痛苦的模式,我们只能保持觉察才能识别。


我们首先要体会并感受到这是一段让我们双方都痛苦的关系,在这个痛苦的地方,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们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在渴望什么?

是否在心里和行为上有一种高人一等,想要去羞辱报复和故意为难对方?

是否把自己所有的感受与需要都要求对方来为我们承担和负责?

如果这样我们不自觉得站在了施虐者的位置上。

反之,如果我们内在有一种我不够好的低自尊感,需要经常忽略掉自己的真实感受与需要,时刻委屈自己,要求自己做得更多更好来讨得对方的肯定和认可的时候,也许你站在了受虐者的位置上。


只有当我们保有这样的觉察,我们才能选择让自己停下来。

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成年人的位置上,更多的照顾自己的感受,为自己内在的需要负责。

同时也把对方当成一个年成人来对待,当我们双方都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我们才有权利去拒绝彼此施加给对方的任何不合量要求,保持各自清晰的边界。



————北京心之爱心理咨询工作室搜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