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球的app排行榜

公益心理热线010-51296476
广告
“救世主”情结的根源

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06

      在执迷者中间,“救世主”执迷者是非常独特的一个群体。之所以说他们独特,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特定的目标对象来演出这出戏。而这个目标必须是处于困境,等待拯救的麻烦人物。这类渴求拯救恋人的想法是根深蒂固的,这样的“救世主”,十个中有十个,都是在进行童年未完成的那场斗争。

       “救世主”的原生家庭大同小异::父母之中至少有一位是酒鬼、吸毒、长期患慢性病、有严重抑郁症、身体或精神天生残疾。由于他们的问题十分严重,这些父母既没能力满足自己,更没什么多余的东西来满足孩子们的感情需求。结果孩子长期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父母的很多行为都可以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爱的拒绝。

       “救世主”们童年时代的被拒绝经历往往会促进他们的心理身份发生逆转,而这种逆转作用则进一步加重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挫败感。父母离异、去世、出走,甚至乱发火,无辜的孩子都会解读成“这是自己的错”。而这种解读的潜台词就是“我才是父母,所以我要承担责任”。孩子试图通过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来得到父母的赞赏。在这种情况中,孩子们基本上扮演了自己的父母。试想一个孩子同时扮演两种角色,该是多么分裂,而且他注定两种角色都扮演不好。

       另外这种心理角色逆转作用发生在父母离异、一方死亡或拒绝对方的家庭的时候,剩下的那位父亲或母亲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孩子当成伴侣的替身。孩子一下子要承担使这位父亲或母亲快乐的责任,这个责任对成年人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更不要说一个少不更事的年轻人了。

       哪些完成心理角色逆转的孩子很享受自己的新角色,照顾父母成为他们活下来的唯一途径,也是跟父母的拒绝抗争的唯一途径。

       长大成人以后,他们通过拯救象征式父母来重新开始斗争。他们继续照顾恋人,这种照顾行为在儿时就已经轻车熟路了, 他们渴望通过照顾象征式父母来影响真正的父母,得到肯定。

----------------------北京心之爱心理咨询工作室搜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