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球的app排行榜

公益心理热线010-51296476
广告
被孤独绑架的年轻人: 你需要一份孤独自救指南

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6-17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糖心理(id:txldaxuetang)


  01  

最近,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2018年进行了一项名为“你感到孤独吗?”的调查,近期公布了结果。

令人震惊的是,在日本社会最孤独的人,不是失独老人,也不是留守儿童,而是26岁的年轻女性。

图 1 不同年龄的孤独感(女性)

数据出自三菱综合研究所生活者市场预测系统mif2018年调查


调查显示,26岁年轻女性感到孤独的原因有:

单身女性面对周围人的相继结婚,感到被孤立;

已婚育女性面对丈夫的不理解,经历“丧偶式育儿”;

职场上丧失存在感,资历不深不浅很尴尬;

对大家热议的话题一无所知,在集体中也会感到孤独……

根据调查总结出日本孤独女性的特征为单身,离家,收入低。年轻但对未来感到不安。

很多网友纷纷表示感同身受:


成年后,似乎孤独成为了大多数人的主旋律

不仅是女性,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因为都或多或少的被孤独感绑架。

在中国,有2000万的年轻人远离故土,与父母亲人分离,单身且独自租房。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每天顶着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焦虑,失眠围绕着他们。

他们和熟悉的朋友面对面坐着,却有话说不出口;

和同事们聚会说说笑笑,独自踏上回家路时孤独感便用上心头;

在人满为患的地铁和公交上,挤满了所有人的孤独。

所谓成长,大概就是,我们逐渐丧失了快乐的能力,我们的世界里只有做不完的工作和无处安放的孤独。



  02  

“孤独”这一术语最初来自于医学,用来表示人际交往沟通以及情感表述方面的功能障碍。1973年,美国学者robert s.weiss 认为孤独感是当个体感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交往水平产生一定差距时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或体验。

weiss(1987)指出:当人际关系网络出现某种质或者量的重要缺陷时,人所产生的不愉快的体验极为孤独感。

我们都非常容易感到孤独,孤独使我们与这个世界丧失了联结。

参考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我们可以将孤独分为三个层面:


① 人际孤独,意指和他人分离。

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人,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生病,一个人看电影。可每当自己静下来或遇到挫折时,也想找人聊聊天,拿起电话却不知道该联系谁,又或者害怕打扰到别人。

在无人倾诉的孤独感中,无助和自责被无限放大,“为什么自己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

这是人际孤独的本质,这种孤独感提示着我们,我们需要拉近自己与朋友之间的距离,我们需要他们的陪伴,理解和关怀。


② 心理孤离,是情感和理性,自我要求和真实感受之间的分离。

心理学家欧文亚隆说,人如果过多压抑了自我的情感,只在认知和理解上,和自己保持联系,压抑自我的感受和欲望。把“应该”或“必须”当成自己的愿望,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或埋没自己的潜力,都被称之为心理孤离。

现代人是孤独的,由于灵魂的缺席,这种孤独变成了一种惩罚。在生存的压力下,我们变成了一个个处理工作的机器人,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丧失了热情,产生了迷茫。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都找不到自我所在。

即使赚到了更多的钱,可以买来自己喜欢的包包和口红,但内心却不能从物质中获得欣喜和满足。

即使去倾诉自己的迷茫和盲从,也很难被别人所理解。

这时候的孤独,是因为我们陪伴自己的时间太少。我们向外界投入了太多的精力,让自己淹没在人群的喧嚣中,轻视了自己内心的呼唤。

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功课,首先是了解自己,关照自己。正视内心的情感与理性,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会有能量和足够的热情去生活,脱离麻木空洞的内心体验。


 ③存在孤独,指的是“个体自身与任何其他生命之间无法跨域的鸿沟,是一种更基本的孤独——人与世界的分离”。

存在孤独是指个人与任何其他生命之间存在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

就像一对恩爱夫妻,虽然他们在生活上很和睦,但他们在本质上依然是两个无法融合的个体,有着明确的身体边界,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会因不同的生活经验,始终存在一定难以沟通的部分。

所以,存在孤独不仅是心理上的一种感受,还是我们作为生命个体的基本事实之一。



  03  

大量的研究发现,孤独有极大的危害性,它会提升成年人患上抑郁症的风险,让人在同等压力下表现更差,睡眠质量下降,更喜欢抽烟,还会使人更容易患上慢性疾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产生的孤独感?

 

① 接受孤独。

孤独是一中纯粹的主观体验,换句话说,如果你感到很孤独,那你就真的很孤独。首先你要做的就是告诉自己,接受孤独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并不需要为此感到羞愧。

事实上每个人都在某个时间点上感受到孤独,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体验过孤独的感觉。当孤独来临时,我们不能消除或者无视它,但可以选择接受它。

之前有看过一期ted的演讲,里面就讲到,孤独其实会扭曲我们的认知,让我们觉得自己很无助,别人都不在意我们,于是我们就更不敢主动去找别人建立联系。

所以,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吧,接受自己的孤独,找到孤独的症结所在,缺少陪伴,就留出时间和亲友交流,必要的时候见面聊个痛快。

也许被邀请的一方,也需要同样的陪伴,缓解孤独感的同时,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② 改变自己不健康的心理习惯。

困扰我们最大的一个不健康的心理习惯就是:想太多。就是时候反复的去咀嚼回味一件事情,苦苦思索消极应对。

比如一个人去看病,身体再不舒服,也不敢让家里人知道或者是一个人去吃火锅,直面迎上服务员“另眼相看”的眼神。当我们体验到那一刻的孤独时,便不断的会在脑海里回放当时的情况,反复的回味孤独,会变成一种习惯。

然而,研,哪怕只是分心两分钟,都足以打破那一刻你苦苦思索的状态。

所以当我们直面孤独所带来的负面情绪时,选择强迫自己去专注其他事情,直到那种感觉过去。


③ 跑步是应对孤独的最好方式。

通过跑步,专注于思考,去和孤独交流,不抵触,不对抗,不消沉。给自己一段  足够长独处时间,去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什么让我们丧失了精神饱满的能力?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的时候我谈些什么》里说道:

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或说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罢,写文章也罢,我都不感到无聊。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来。

村上春树用跑者的思维让自己的孤独散发出哲学的光芒,这甚至影响到他的作品。和自己好好相处,维持好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会和孤独和平共处。

人生还很长,不是说一味的去忍受孤独就可以了,而是应该尽量的丰富自己,在人群热闹的表象下,仍然保持对自己人生的清醒。孤独给了我们通往自由,通往更好的自己的通道。

能不能透过孤独,寻找到最真实和自由的自己,就看我们能不能把握住,好好的关照自己了。

我们能够接受孤独的本质,但同时,我们也可以拥抱热情的人生,这才是我们与孤独共处最好的状态。



欢迎投稿/留言,期待与你相遇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糖心理(id:txldaxuetang),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成长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