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10
01
愤怒是累赘?
2019年4月25日,福州警方发布消息称,涉嫌弑母的北大学生吴谢宇已于4月21日在重庆江北机场乘机时被抓,身上携带了30余张身份证。
3年前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逃亡,3年后的今天再度重回人们的视野。
有人唏嘘他无限前途却毁于一旦;有人怀疑他冷酷无情不像正常人;有人感叹他学霸智商完美犯罪……
一千个哈姆雷特里,我只看到了一个隐藏愤怒的孩子。
时间回到弑母之前,人们评价吴谢宇:
他是一个完美的人,最大的缺点是没有缺点。
即使是吴谢宇最好的朋友,也说不出他一个不好,无数个重叠的好评里,没有人提到过,他是如何解决愤怒的。
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在吴谢宇周围人的眼里,当众表达愤怒是差评。完美的吴谢宇,当然没有这个缺点。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失去了当众表达愤怒的权利?
3岁时,你因为妈妈离开身边心情不好,把碗摔在地上,妈妈把碗捡起来,凶巴巴的指责你:不可以摔碗!
于是你知道当妈妈离开你时,你不能表达愤怒。
7岁时,你因为妈妈拿走了你的玩具生气,你在地上打滚耍泼,妈妈指着你的鼻子说:你这样很不乖!
于是你知道被人拿走属于自己的东西之后,你不能发脾气。
17岁时,你和朋友吵架心情不好,关上门在房里听音乐,妈妈打开你的门说:开那么大声干嘛,给我关小点!
于是你知道当你想要释放愤怒时,不可以骚扰到他人。
25岁时,你谈了场恋爱,你们吵架了,你很愤怒,当着她的面狠狠砸了一下墙,她哭着对你说:你凭什么凶我?分手!
于是你知道当你对你们的关系感到不满时,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向对方道歉。
……
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愤怒是累赘;
社交规则告诉我们:不要当众撕破脸;
恋爱法则告诉我们:经常发脾气的人有家暴倾向。
我们不得不相信:愤怒是多余的情绪,能憋着就憋着,不能憋着就找个无人的地方释放出来。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释放愤怒呢?
如果你有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从小要求你事事完美,你不知道怎么发脾气,也不知道什么是脾气,甚至不敢在母亲面前表达出丝毫的不满。
压抑了20多年的情绪快要爆炸,你要怎么释放愤怒?
我们的选择是:找哥们姐们倾诉;痛痛快快哭一场;商场购物买买买;网络游戏打打打……
吴谢宇的选择是:弑母。
02
压抑太久的人,会失去释放愤怒的能力
高中时,坐我后面的男同学很神奇,特别喜欢用圆规戳自己的手臂。
我多次看见他用圆规戳自己,不由得感到好奇,就问他:你为什么要用圆规戳自己呢?
他吓了一跳,他很孤僻寡言,几乎没有人会找他闲聊,而我带着一帮女生盯着他,他似乎感到不安,收起圆规不说话。
上课的时候我悄悄传了一张纸条给他: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要不跟我聊聊,我不会到处乱讲的。
他低着头,脸上绽放出一抹微笑。那是一丝很淡很淡的微笑,却让我记忆尤深。
之后我再看到他用圆规戳肉时,总是会上前搭话:你又在自虐了。他便笑一笑收起圆规。
后来,我们毕业,从此各奔天涯。他在我的同学留言簿上写:祝你前程万里。然后画了个大大的向日葵。
我这才发现,原来他很会画画,可是他从来不愿意当众展示自己,如同他不会发脾气一般。
无论男同学闹他、折腾他,对他起哄,他都不发一言忍着,实在忍不住了就用圆规戳自己。
他画的那个向日葵,或许就是他自己,他渴望自己的情绪被看见,即使只是被一个路人看见,也足以让他感到开心。
可是对许多人来说,被看见的机会尤其难得。
如果我们出生在在一个父母要求完美、不得不压抑自己、伪装出好孩子模样、配合父母任何要求的家庭,没有人知道我们一句笑容满面的“你好”背后藏着多大多深的怒意,人们都夸赞我们是阳光开朗的好孩子。
我们装得太好了,时间久了,连我们自己都信了。
是我们在自欺欺人吗?
不,是面具戴久了,扎根在脸上,我们再也摘不下来。
身体累积的压力过大,甲状腺会报警,于是身体出现问题;
心理累积的情绪过大,潜意识会报警,于是心理出现问题。
可惜的是,身体上的问题如果暴露在外,能够得到重视;心理上的问题如果暴露在外,只是自找多事。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有时会对青少年的叛逆行为感到气愤与困惑:原来那个听话、乖巧、懂事和孩子哪里去了?
这说明,你的孩子成功完成了自主性的转变,如果情况正常的话,他会越来越不征求你的意见,自作主张做一些蠢事。
这对父母而言是艰难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必须的。
如果一个孩子在青春期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叛逆,一如既往乖巧听话,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即将步入社会,作为父母,你要做的是带他去看心理咨询师。
他不是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是心理已经出现了问题;他不是想乖巧听话,而是压抑太久早已忘了如何报警。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旦某个事件刺激到他的临界点,你很难想象这只压抑许久的困兽,爆发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03
外界的期待越大,越是难以招架
如果你觉得吴谢宇是个死气沉沉、沉默寡言的人,那你就错了,在同学老师眼里,他情商智商都很高。
当一个孩子表现出极端情绪,比如极端内向或者极端寡言,都是他想要当个正常人的信号。
他坦诚的释放着自己内在的坏情绪,这样做会让他内心的情绪得以疏解。
而吴谢宇,他没有这个条件去释放自己。
据同学回忆,他外向开朗,惯用的打招呼方式是搂一搂对方的肩膀,或者抬起手招呼一声,声音很大很爽朗。
吴谢宇满足了母亲、老师、同学对完美男学生的幻想,这个幻想有个流行词可以概括:flag(人设标签)。
他们不是没有发现吴谢宇的问题,而是不愿意承认他们面前的吴谢宇只是个flag,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幻想是真实的。
毕竟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地鸡毛,吴谢宇的存在是个美好的标志,他们有多痛恨自己的无能,就把他抬得有多高。
吴谢宇深知这点,在母亲谢天琴高标准、严要求的约束下,在同学老师期待的关注下,他越来越下不了台。
生活对他而言就像演戏一样,他一年365天24小时工作着,没有休息日,这样的日子换成我,我也会崩溃。
弑母案发生后,吴谢宇的老师同学都不敢相信,甚至有同学说:我宁可相信我杀了我妈,都不敢相信他会犯罪。
但媒体报道,吴谢宇犯罪之后,做了母亲生前痛恨的两件事:骗钱和招妓。
他以母亲的名义骗了亲朋好友144万元,却没有出国逃逸,而是留在国内办了三十多张身份证,用这笔钱让自己过上钻法律空子的生活。
他捧着十几万的彩礼钱向性工作者求婚,我们可以想象性工作者的特点:懂得讨好男人,将自身视为工具。
这和独立、原则性极强、洁身自好得近乎保守的谢天琴,截然相反。
他在做什么?
时至今日,即使杀了母亲,他仍然在报复。
他用自毁行为向迫使他压抑多年的人报复,就像一个被责骂的孩子赌气不吃饭,以伤害自己来报复父母。
多年的压抑让吴谢宇早已忘了如何释放愤怒,正常人情绪爆发时,会把情绪向外释放;而他情绪爆发时,选择用圆规戳自己的肉。
弑母,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杀。
北欧神话中的父神杀死自己的孩子,吞噬自己的孩子,又被自己的孩子杀死,这是渴望摧毁一切的死本能在做着爆发式的释放。
04
懂得发脾气的人,才能让自己安好
我有个来访者,从进入咨询室到离开,一直在哭。
她总是在咨询快结束时丢出几句关键性的话,比如:我今天遇到了骚扰;我被公司辞退了;我父母不理解我……
我告诉她:你很渴望我能看到你真实的情绪,猜到你今天为什么哭,但你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给我,漫长的哭泣之后,你才想起哭泣的原因。
你的情绪就像蛋糕一样层层叠叠累积,真实的原因藏在蛋糕最底下,你我都看不到,只有蛋糕被消化掉,才逐渐暴露出来。
一旦压制的情绪超过了人的极限,便会进入潜意识,变成层层叠叠的蛋糕。
正常人此时想要释放情绪,需要一层一层的释放,比如今天哭一场,明天笑一顿,后天突然一言不发,大后天提起包说走就走去旅行。
层层叠叠的蛋糕有着不同的口味,释放情绪的形式因此没有标准可言。
可是当情绪释放到一定程度,那些被我们遗忘的真实原因,总会渐渐浮现出来。
如若不释放,心理问题扩大,整个人格都会因此受到影响,变得阴暗而扭曲。
在令人紧张害怕的情况下,愤怒是一种合适的情绪。
愤怒不是坏事。
事实上,愤怒比恐惧对人的健康更为有利。
我想,吴谢宇成长这二十多年来,一定也害怕过、恐惧过、愤怒过、挣扎过……
但时间太久了,蛋糕已经发霉。
如果回到最初,当年幼的吴谢宇往地上扔筷子表达愤怒,此时有一个人默默的把筷子捡起来,对他说:对不起,我没有及时注意到你的情绪。
或许他会把戳肉的圆规收起来,淡淡一笑,从此以后的二十年里,学着让自己安好。
————北京心之爱心理咨询工作室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