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4-09
女朋友说:“身体不舒服”,你回了一句:“那你要多喝热水哦”,结果女朋友再也没有回你一句;
同事心情不好,你在一旁给她出了100个主意,可是对方好像都没有领情;
和老公吵架,你耗尽全力去解释,可是他就是听不进去;
……
以上两个人无法沟通的窘境,你是否似曾相识,甚至深有感触。
是不是苦于找到一条“他说什么我都懂,我说什么他都能明白”的沟通捷径。因为任何的逻辑和道理的梳理,都比不上设身处地的交谈。
当我们拥有了同理心,内心就有了一种自我释怀的依附,是一种“世事皆可原谅”,感觉整个世界都对自己温柔以待的轻松。
同情心和同理心不同。同情心是一种心情,带着自我的观点对别人的遭遇感到愤怒、悲悯等;
而同理心是一种技术,它摒弃自己的立场,透过他人的眼睛去感受、了解,换一个视角去看世界。
同理心有四大特质:
1. 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
2. 不评判
3. 了解他人的情绪,将心比心
4. 沟通
它既不需要我们批判性的思考,而是需要我们发挥单纯的想象力,从他人的视角去看他人所看到的东西。
例如朋友经历的分手,我们不应当思考这是谁的过错,也不应当和自己曾经的感情比较,你应该从他的视角出发,看到曾经两个人刚在一起的互相喂饭,甚至还能看到昨天分手那一刻的转身离去的伤感。
在你看着丈夫为工作不如意,苦闷地坐在家里,不应该思考他是不是厌烦工作,更不应该数落他,而是要有他最近为这份工作早出晚归的画面。
同理心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在,故我看”,完全进入别人的世界,去感受、思考。
其次,收起评判之心。
评判是同理心的杀手,也是不经意间导致语言暴力的渠道。
同理心要求我们不要去思考和评价那些事情,而是要客观地看到那些事实,仅此而已。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为什么我们总是“看不到”对方?为什么还反而会说出一些不中听的话?
原因是我们错误地将这件事情的评价、看法与客观事实混为一谈,引发内在痛苦。
同理心不仅要求我们只关注对方的事实,还要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感受上。
理解对方的感受,并非只是简单的“我理解你的感受”,而是要全身心的体验对方的感受,并且把它用自己的语言或者肢体语言与表情呈现给对方看,就好像扮演对方的一面镜子。
同理心不仅仅是彼此精神的扶持,更是一门艺术。
因为拥有了同理心,在未来的每一天的言行,都可以自我加工,由软肋变为盔甲。
————北京心之爱心理咨询工作室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