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05
本文作者: 吴事生非 来源:读者新语文(id:duzhexinyuwen),经授权转载。
张桂梅想告诉自己的女孩:幸福从来只能自己给自己奋斗,不能让别人来定义你的人生。
张桂梅校长这两天又上热搜了,还是为了学生的前途和未来,但这次她似乎陷进了舆论的泥潭。
事情源于一个从华坪女高毕业的女生。毕业多年后,女孩带着感恩的心回到华坪女高,想为母校捐款。张校长一口回绝,并讲出“滚出去”这样的重话。
这件事是张桂梅校长接受采访时主动讲出来的。她的理由很“硬”:当年家里情况很困难,尽力供这个学生读大学,结果到如今,女孩结婚后竟然做起了全职太太,这是张校长感情上很难接受的。
在镜头面前,张桂梅校长非常坦率:“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女人必须对自己狠,不要指望让男人来养。”
因为这句话,这段采访视频很短时间里有6亿多次浏览,产生了近12万条讨论。网友们迅速站队,分成两拨,吵得不亦乐乎。赞成者认同这个看法,觉得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当全职太太是浪费教育资源,反对者则把这个观点上升到“道德”层面,认为张校长这是在对学生“道德霸凌”,不尊重学生个人选择的自由。
唯独瘦弱的张桂梅校长,除了挨骂和被夸,继续置身事外。今天,我们不辩所谓的对错,而是来试着理解张校长,她到底在想什么,怎么会说出这么惹人的观点。
“不要相信他们这些男人”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在批评张桂梅校长偏激、“霸凌”,视频里的这几句狠话可能起到刺激作用:
“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男人)回家什么都是现成的,外面还要找小三陪着他,因为你时间长了跟他没有共同语言,你被社会淘汰,出主意的能力都没有了,整个把你控制在原来水准上了……”
“女人再打扮,30岁之后那还叫女人啊?所以,女人得靠能力,不要相信他们这些男人。”
只看字面的意思,张桂梅似乎对家庭中的男性充满了不信任,这惹了不少人,如果抛开张桂梅校长的身份、背景,不了解她多年前就立下的大志向,这段话真的可以成为不少人给她“定罪”的证据。
大家是今年才开始集中了解张桂梅校长的,很多人初次听到她的故事,都噙着眼泪。她曾四处“乞求”,一元、两元地攒钱,集社会之力建成了今天的华坪女高。这所学校免费招收山里的女孩,多年来,已经让一千多个山里姑娘通过高考,走出大山。与自己的生命相比,这些姑娘们的前途和未来才是她最关心的。
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桂梅说过:“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毕竟她们后面走的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
怎么才能理解张桂梅如此坦率地让“全职太太滚出去”?根子上可能还是大家根本就是在两个世界思考问题。张桂梅心里想的是“救一代人”,她想培养“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的女性。
创建华坪女高之初,张桂梅眼前的山里女娃们,辍学率极高,很多孩子年纪还小就嫁了人,只是为了给家里换来一点微薄的收入。这就是为何,有人在指责张桂梅这个观点过分偏激的时候,会有山民把孩子送到张桂梅手中,说:“孩子进了女高,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
嘴狠心软,张校长到底在担心什么
对学生的一番苦心,成了网络热点的导火索,张桂梅恐怕自己也没想到。新一届高三又开始冲刺高考,她揪心的是怎样把更多女孩送出大山,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其中的微妙之处。
今年的媒体对“全职太太”这个词,已经足够敏感了。前段时间,《三十而已》热播,全职太太就已经成了网络热议的话题,再加上这些年敏感到略有些“矫情”的女权风潮,papi酱的孩子跟父姓都有人跳出来表示反对,这位老师因为学生“不争气”而发的不谨慎的感慨,能变成对女性社会功能和社会地位的大讨论,一点儿都不意外。
其实,只要你做过老师,就不会想这么多。张桂梅校长出的这道“阅读理解”题,大多数都是想多了,或者,他们只需要这样一个话头,来“发泄”自己的理性和才华。
理解张桂梅的这番“偏激”言论,需要从两个词入手:
1. 嘴狠心软。
很多年轻教师刚入职,都会从师傅那里听到一个教诲:对孩子,给好心不能给好脸。这种教育观念不论对错,着实塑造出不少一脸严肃,却真正揪心孩子成长的老师来。
用“全职太太”惹出乱子来之后,外面世界闹得火热,华坪县却显得挺安静的,不少老师和学生都给张校长最大的支持,她们了解这个不断消耗自己的生命,却想把她们送出大山的老师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嘴最狠,心最软。
2. 话丑理正。
被张校长斥责“滚出去”的那个学生,在网上闹得纷纷扬扬时,并没有责怪张桂梅的意思。她和媒体聊天,介绍自己当时和张校长聊天的情况:原本大家满脸堆笑,好好地在说话,张校长听到自己全职在家,就不笑了。
受了老师的“批评”之后,这个学生已经考上了特岗教师,听老师的话,重新回到职业女性的身份。也许,在这个网络事件中,只有这个当事人最能理解张桂梅校长的苦心。从华坪女高走出大山的每一个女生,靠的不仅仅是高考的分数,还有巨大的艰辛和幸运。
话狠、话丑,但这些“话”背后,有很朴素的力量,张桂梅担心的是成为“全职太太”,女性的生活依附于他人,“丧失自我”,在琐碎中“甘于平庸”,一个城市女性或许能接受全职太太的生活节奏,但对一个华坪女高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选择在张校长眼中就是在挥霍自己的生命。
困扰母亲的是不断忍受内心的空虚和琐碎
为理解和印证张桂梅的观点,我翻查了一点儿资料,找到这本社会学著作《看不见的女人》。在这本书里,社会学家统计了家庭主妇的生活时间,他们发现,一个尽心顾家的全职太太,每周在家做家务、照顾家人的“工作时间”,平均达到近80小时,远超在职工作时长。
在这些女性生活里,琐碎、空虚是基本生活状态,一个全职太太越称职,就越会陷入这种内心的虚无之中。
不知道张桂梅批评学生做全职太太时,是否就是想到这个问题才有那么大的脾气:相比于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中,大家都会倾向于轻视只做家务的人。“家务谁都会干”,缺少技术含量的人生,很容易变成被别人轻视的目标。
一个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女性,不断忍受这种轻视,在内心滋生空虚和琐碎,这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会有人追问:全职在家,照顾好家人,养育好孩子,这不能算是一个女性给家庭和社会最重要的贡献吗?
我不知道张桂梅校长会怎么回答,但我心中一直挣扎着想回答这个问题:用一个人的全部人生,换取另一个人的人生,如果只是算值与不值,这难道不是对一个美好生命的另一种漠视吗!
很严肃地说到最后,突然想用一个很时髦的综艺节目支持一下倔强、干枯的张校长。前段时间,《乘风破浪的姐姐》火了,一帮年近50的姐姐们在舞台上狠狠盛开了一番。节目中看到依然靓丽的钟丽缇,这个50岁的女神,背负了很多争议和压力之后,在镜头面前讲“我的状态、心态永远只有二十二岁”。
这一刻觉得,这个不老的女神应该会和张桂梅谈得来,她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太有理由沉没在家庭里,相夫教子,让自己的生命蜷曲在家庭里。
但在这档爆火的节目里,钟丽缇还是努力想回到22岁时美好的样子。这让人有些恍惚,我总觉得,如果张桂梅盯完女高孩子们的晚自习,还有精力看到这档综艺节目,或许会指着节目里不服老的这些“姐姐”们告诉自己的女孩,幸福从来只能自己给自己奋斗,不能让别人来定义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