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07
反对把人格定义抽象化,认为人格是生命体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的总和。他发现,虽然可以区分出用以描述人格的特质,但是却很难找出绝对独立的特质,因为一些特质是连续变化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所以,艾森克主张用特征群而不是散在的特质去描述人格,也因此他主张采用类型的概念。
不过,艾森克所谓的类型实际上指的是更高层次上,或更具一般性的特质,这个更具一般性的特质包含了一个特质群。因此,艾森克还是一个人格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但他把人格的类型模式和特质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两种模式的特点,使得对人格的描述更加全面、系统、富有层次性。
人格结构
艾森克把许多人格特质都归结到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这三个基本维度或类型上,并用e( extraversion,外倾)、n( neuroticism,神经质)和p( psychoticism,精神质)来构成人格三维度模型。艾森克及夫人还一起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专门用于测定这三个基本特质维度的个体差异。
内外倾 内倾和外倾是两个极端。具有典型外倾人格的人好交际,喜欢聚会,有许多朋友,需要与人交谈,不喜欢独自看书和学习,具有典型内倾人格的人则是安静的,不与人交往,只有少数知音,当然,大多数人都位于两极之间,只不过每个人在某一特质上可能多些或者可能少些。
神经质 有稳定和不稳定两个极端,不稳定的人常对微小的挫折和问题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而且事后还需要长时间才能平静下来,他们更容易激动、发怒和沮丧。稳定的人在情感上很少有动摇不定的时候,他们更容易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精神质 独立于神经质,但不是指的精神病,在精神质这一维度上,得分高的人是自我中心的、攻击性的、冷酷的,缺乏同情的,冲动的、对他人不关心的,并且经常不关心别人的权力和福利。得分低的人则相反,表现出温柔,善良等特点,如果一个人的精神质的表现程度明显,那么就容易导致行为异常。
生物学基础
与特质论心理学家不同,艾森克认为,外向者和内向者不但行为不同,而且其生理结构也不同:外向者在无外界刺激的状态下,皮层唤醒水平通常比内向者低,所以他们会寻求高唤醒的社会行为,遗憾的是,生物学探测研究并未发现皮层唤醒基线水平的差异。但是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内向者确实比外向者对刺激更敏感,受到外部刺激时,内向者的唤醒更快、更强,这让研究者从强化敏感性的生物基础角度来解释内外向的差异。根据强化敏感性理论,大脑有两种不同的系统,一是行为接近系统,与外向有关,行为接近系统活跃的人以寻求快乐目标,能从奖励中获得快乐,并期待获取奖励,另一种是行为抑制系统,与内向有关,行为制系统活跃的人更忧虑、谨慎,不断的寻找危险信号,并体验到更多的焦虑。
图文来源于网络,正规买球app排行十佳平台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正规买球app排行十佳平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