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球的app排行榜

公益心理热线010-51296476
广告
建立恰当的人际关系,融入这个世界

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29


回想一下,你在中学时代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否受到班里大多数人的欢迎呢?这个问题至关重要,重要到关系到你的小孩未来的受欢迎程度。

毋庸置疑,受欢迎程度直接影响了你的人际关系,甚至你的事业成功与人生幸福程度。究竟什么样的人能够最大程度地受到周围人的欢迎呢?而受欢迎的模式是否如你所想的千篇一律呢?
自称为“心理学痴”的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米奇•普林斯汀,对此进行了近20年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期间对数百人进行了跟踪调研。米奇将科研成果凝结为一部论证严密的戴尔•卡耐基式的著作《欢迎度:引爆个人成功与幸福的人气心理学》,旨在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青少年时期的受欢迎程度对其一生的影响,以及何种受欢迎方式才能赢得终生的幸福。 
 
我们的欢迎度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且这种影响方式往往不会为我们所察觉。某种程度而言,你也许已经将此视为事实。如今,我们回忆起中学时期那些欢迎度超高和几乎没有欢迎度可言的人时,仍旧能够唤起相同的情感,这本身不就很有趣吗?仅仅是提起“欢迎度”一词,就能够将我们传送回往昔的青春岁月。我们从高中毕业,结交新朋友,寻找稳定恋情,选择事业,但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自己的现状——我们的自尊、不安全感、事业的成功或失败,乃至幸福程度——仍旧部分的与我们在彼时的欢迎度高低有关。我们青春时期关乎欢迎度的某些特质,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我们的现状,仿佛这些东西永远地植根在了我们的灵魂深处。
“欢迎度”是一种矛盾之物:渴求高欢迎度被深植于人性之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成为高欢迎度者会对我们自己有益。因为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存在两种类型的欢迎度,一种可以帮助我们,一种却可能会伤害我们。当我们回想中学里“欢迎度”的涵义时,我们所能想到的欢迎度类型更多地反映了身份地位。身份地位所衡量的并不是一个人讨人喜欢的程度,而是他或她的支配性、知名度、权势和影响力。然而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拥有这些的人如同搭上了通往较高欢迎度的直通车,在名利场里如鱼得水,备受瞩目。
但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名利双收的人往往又是人们厌恶和憎恨的对象。某个人怎么可能既不被他人喜爱,又具有超高欢迎度呢?这种观点本身似乎就是个悖论。倘若我们认为某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具有超高欢迎度,那么,“欢迎度”究竟意味着什么?
“欢迎度”指代了为许多人所青睐的任何物或任何人,这一现代概念比其表面意思要更为复杂,因为我们赞许某物的方式可能不同。即使是在17世纪,欢迎度也可以指代“讨人喜欢”“受人钦佩”或“引人欲求”等多个意思,它们表达了不同的情感。由此,社会科学如今所研究的欢迎度形形色色,各有不同。
 
另外一种类型的欢迎度表现为可爱度,我们理应真正关注的是这种类型的欢迎度。即便是尚年幼的孩子也能够理解可爱度。研究表明,早在四岁的时候,儿童们便能够准确地回答出他们最受欢迎的同伴是谁,且回答结果相当一致。但这些受欢迎的儿童并非一定是有权势的、支配性的或高知名度的。相反,他们是每个人都喜爱的孩子。可爱度的重要意义会贯穿我们的一生,且被证明是最具效力的欢迎度类型。
可爱的人总是真诚地践行着一些朴素的社交规则,其中包括:
o 对人友好,言行得体
o 好东西能与人分享
o 喜欢助人为乐
o 经常保持愉悦的情绪
o 善于团队合作
o 遵守规则,不破坏所在的集体
o 懂幽默,面对尴尬的社交局面能巧妙化解
无论过去如何,我们都有机会变得更加可爱,也许,每天都存在数百个这样的机遇。这样做要求我们摆脱青春期里何谓“最具欢迎度”的观念,回归孩童时所学习到的东西。将可爱置于地位之前,意味着选择帮助同伴而非仅仅满足自身的需求,向他人展示出更多的兴趣,而非争夺关注和权势,而且,你要认真耕耘远超于互“赞”关系的友谊。你需要选择帮助他人获得接纳感和归属感,而非让自己高人一等。获取最令人愉悦的欢迎度,要求我们付出努力去融入,而非竭力去显露锋芒,此外,我们还要尽可能地促成和谐氛围,而非专注于支配他人。
希望我们能够建立恰到好处的人际关系,稳稳地融入这个功利的世界。
-----北京心之爱心理工作室搜集整理
"));